【“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专题】之三:土地流转视角下乡村的建设——以中国杞乡中宁县为例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加快编制村级土地利用规划”要求,积极投身村土地利用规划志愿服务,为新时期农业农村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淮北师范大学乡村振兴小分队前往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中宁县开展了为期5天的“弘扬志愿者精神,服务乡村振兴”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志愿服务活动。
经过一天半的车程,实践成员于7月26日下午成功抵达活动目的地——中宁县恩和镇刘桥村。红彤彤的枸杞和成片的玉米田是杞乡的风采。
深入村部,收集数据
7月27日早晨,在村长的带领下,团队成员步行来到刘桥村社区会议室。村长向队员们介绍了村民的基本生活、土地利用、村里娱乐设施和医疗设备等情况。并从办公室拿出中宁县恩和镇刘桥村一队地块分布图向大家介绍,当成员们问及分布图红色区域时,村长解释到“图上的红色区域为村土地,每户土地都有编号和持有人姓名,一个队的土地都是分配在一起的,这些信息都是录入国家信息库的。”
通过与村长的交流,整个实践小组大致了解了整个村的布局,随后成员们调查走访村民们,就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对村民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更为具体详细的民生。村民们都积极配合,根据提出的问题你一言我一语畅所欲言,表达着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虽然农民伯伯说着蹩脚的普通话,尽管有时候词不达意,但却能从中看到他们对土地的一片深情。
通过一天的走访,实践成员们了解到土地问题关乎村民利益,农民失去土地就意味着失业。在开展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合理分配土地对于是否能够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起着关键性作用。
深入基地,实地考察
随后,团队成员前往刘桥村的大型蔬菜基地进行实地考察,基地负责人刘老板向同学们介绍基地整体的种植情况和种植蔬菜种类,“这个基地占地一百多亩,全部有效利用,主要种植西红柿和玉米,西红柿采摘后会运往武汉、西安等地,有效解决各地餐厅、人民西红柿供应问题,而玉米主要是卖给当地人喂奶牛。”刘老板说道。
随后,成员们采访一位正在工作的阿姨,阿姨表示在蔬菜基地工作比以前在家种田的收入多,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成员们进入一块西红柿地,向采摘人员了解采摘技巧,帮助当地村民采摘西红柿,感受在烈日下劳动人民的苦与乐。
走进当地企业,领略现代科技
7月30日,实践小分队一行人来到当地著名企业杞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并对董事长进行了采访。董事长雍政先生简单介绍了公司的总体状况,当问及欧美对枸杞的研究更深是否会影响中宁枸杞在国际上的地位时,董事长表示绝对不会,“由于中宁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枸杞在这里生长是最好的,至于其他国家对枸杞的研究,自然是支持的,我们没必要狭隘的藏着掖着,要以开放的心态共同为人类健康做贡献。”雍董事长说到。随后,工作人员带领队员们参观枸杞制作流程以及现代烘干技术,队员们不禁惊叹现代科技之发达。
此次活动已经圆满结束,通过本次社会实践,使实践小分队成员切实关注到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深入乡村基层,理清振兴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提出了可行先进的解决办法和建议,增强了大学生的专业服务能力,提高了大学生对“三农”的认知水平,将理论更好地结合实践,为乡村的健康发展、稳定进步、持续振兴注入了新的动能与活力。
同时引导了青年大学生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积极投身村土地利用规划志愿服务,为新时期农业农村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使大学生更加深入了解到西部地区——宁夏中宁县在“乡村振兴”大环境下的发展状况以及土地规划对农村的影响。
(文:黄倩悦 于海彪 / 图:于海彪 / 审核:张云 任梦溪)
用户登录